枳
时间:2023-05-12 20:28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
0 次
A-
A+
谈到枳(Citrus trifoliata),想必大家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就是成语“南橘北枳”。它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春秋时期齐国外交家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用齐人在楚为盗来羞辱晏子,结果晏子非常机智地回应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以此讽喻楚国风气不好,使楚王自取其辱。
后来人们就用“南橘北枳”来比喻同一种事物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差异,虽然在语义上是没有错的,但若从植物学的观点来看,南橘北枳是一个误解。虽然它们同属于芸香科(Rutaceae),但橘为柑橘属,枳为枳属,枳并非“橘生淮南”产生的,二者是不同的物种。

图1 武夷山国家公园中的枳
柑橘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味道酸甜,果肉饱满,汁水丰富。枳就不同了,虽然二者果实外形相似,但枳果心充实,果皮很难剥离,内里也是又酸又苦还带涩味,小小的果实里却装着一肚子种子,并不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但其在每年春末夏初会开白花,花开满枝,气质干净典雅,还伴有花香,颇具观赏价值。

图2 枳的果实
枳又叫枸橘,为较低矮的小乔木,其叶柄上有两个“小翅膀”,与橘不同的是,它的叶是三小片同时存在,为三出复叶,而橘是一小叶和一个小关节组成的单身复叶。枳的枝干刺多,刺长达4厘米,因此有些人会将其密植于庭院外围,来防止外物侵入。除此之外,枳在柑橘类果树中最耐寒,且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因此常被用作柑橘类的砧木,以种植在比较寒冷的北方。由此可见,枳虽然不被人们食用,却可以成为柑橘家族的助力,为它们开疆扩土,此行为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图3 枳的枝刺

图4 枳的叶子
如今,柑橘家族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水果盘中的“名门望族”,枳的品种也随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已经有枳和柑橘的杂交品种出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吃上以枳为基础的新品种水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