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官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科普专栏

长序榆

时间:2023-05-12 20:20 信息来源: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阅读:0 A- A+

Ulmus pumila是我国本土固有的树种,很难确定我国栽种的准确时间,但是商殷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榆”象形文字的发现,而在《管子》一书中也记载道:“五沃之土,其榆条长”,可推测最早的栽种时间约是商殷时期。由于“榆”和“余”的音同,寓意富余、富贵、吉祥,榆树自古以来受到人民爱戴。例如,“榆”在古代是火崇拜的象征,体现在“榆火(源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一词上,唐朝时皇帝也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身边的大臣,称“新火”,到后来宋朝便出现“榆火换新烟,翠柳朱檐,东风吹得落花颠”此类含“榆火”的词句。其次,不难发现在古代诗句中也常出现“桑榆”一词,象征着日暮晚年。如曹植的“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宦游四十年,归逐桑榆暖”等。

榆属植物约30种,绝大多数生于中国,我国又以长江流域以北为多,这使得北方人民认识与利用榆树很早。南方的榆树种类少、数量小、分布散,这让古人不能很好认识到某些特别的榆树,其中一些种很珍稀,例如生长在浙南、闽北、赣东、皖南一带的长序榆U. elongata,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在浙江遂昌首次采到,后于1979年由傅立国先生发表。它与我国所产本属的其他种在相貌上有较多的差异,却与产自美国的两种榆树颇为近似,而美国仅有6种榆树,这一现象不经使人疑惑,为什么中国东南小范围存在的这一榆树会和美国的两种榆相近呢?

 

1 长序榆

为解答这一疑惑,首先需明确长序榆的形态与中国其他种有何差异,又与美国种类有何相同。印象中,榆树叶片总是整齐排列在枝条上,呈现二列状。叶脉平行如羽,叶面糙如纸。

春季,花先于叶开放,簇簇小花聚集在枝节上。秋季,果如花瓣紧挨,种子为膜质翅状果皮包裹,扁平,可随风飘飞。俗话说的“榆木疙瘩”本义指称榆木根坚硬。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榆树的幼树或萌发枝上也常会见到类似疙瘩的瘤状物,这被认为是树皮膨大后发生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长序榆即是如此。

而与一般榆树的印象有明显出入之处在于长序榆的花序,正所谓“长序”名,它的花序轴明显延长,在去年生枝上排成总状聚伞花序,每朵小花的梗也细而长,这种花序看起来比较狭长,由于花轴柔软,整体垂挂下来。

 

2 长序榆叶

另外翅果也窄长,两端较尖,有点像织布机上的梭子,尾部的两条“小尾巴”,是宿存的柱头。果翅的边缘还围绕着一圈白色的“长睫毛”。

这些特征均与本土原生种类截然不同。而这一切又与美国的托马斯榆U. thomasii、翅榆U. alata相仿。这暗示榆属的祖先可能曾经遍布各大洲,至少在美洲与欧亚大陆之间。李文慧的研究证实了这点,大约在新生代中新世早期(19.73 Ma),榆属祖先分化出榆属,此时大西洋已经形成,因此通过北大西洋陆桥或白令陆桥扩散至欧亚和北美。东亚与北美的榆属植物独立演化成两个亚属,长序榆类型又在北美与另一类型分化作两个组。至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长序榆可能是长序榆类型自北美分化形成后(10.58 Ma)通过北大西洋陆桥迁移来的。后来的第四纪冰期导致欧洲、中亚、北亚及中国北方的同胞灭绝。以至从现在的视野去看,长序榆竟然和北美的两个种相像——实际上它们原本就是同胞。长序榆成为了第三纪的孑遗物种,已被认定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榆,随着价值的不断发现,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无数个春秋。而对长序榆来说,愿它能安享现今的年代,永续长存下去。

 

3 武夷山国家公园中的长序榆